爱伦·坡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是 19 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哥特风格和开创性的推理小说写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他不仅是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更被誉为「推理小说之父」和「恐怖小说大师」。他的作品《乌鸦》、《厄舍府的倒塌》和《莫格街凶杀案》等,至今仍被视为美国文学的经典。
爱伦·坡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和悲剧色彩。 虽然他被富商约翰·艾伦收养,但由于与养父的关系恶化,最终未能继承任何遗产。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通过写作谋生,先后在多家文学杂志担任编辑,发表诗歌和小说。他性格孤僻,与人交往不甚圆滑,加之时常沉溺酒精,职业生涯屡遭挫折,多次被解雇。
在费城和纽约等地,爱伦·坡作为作家和演讲家享有一定声誉,但命运始终与他作对。他深爱的妻子弗吉尼亚因病去世,这一打击让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生活的困顿、精神的折磨以及反复的酗酒问题,严重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
1849 年 10 月 3 日,在巴尔的摩的一个投票站外,人们发现了神志不清的爱伦·坡。几天后,这位天才作家因脑出血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仅 40 岁。
爱伦·坡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的侦探小说体裁启发了无数作家,他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探索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为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The CITY IN THE SEA(海中之城)
Lo! Death has reared himself a throne
瞧!死神为他自己竖起了宝座
In a strange city lying alone
在一座奇妙的城市,萧森寥落
Far down within the dim West,
就在那遥远而迷蒙的西方,
Where the good and the bad and the worst and the best
那儿,欢乐与痛苦、邪恶与善良
Have gone to their eternal rest.
都早已坠入永恒的梦乡。
There shrines and palaces and towers
那些神龛、宫殿和塔楼
(Time-eaten towers and tremble not!)
(时间侵蚀的塔楼不再摇晃!)
Resemble nothing that is ours.
看起来都不像我们所有。
Around, by lifting winds forgot,
四周,被消散的风儿遗忘
Resignedly beneath the sky
在苍昊之下如槁木死灰
The melancholy waters lie.
是一汪忧郁凄清的海水。
No rays from the holy Heaven come down
从冥冥穹天没有星光月色
On the long night-time of that town;
洒向这座荒城的漫漫长夜;
But light from out the lurid sea
只有微光来自苍白的海面
Streams up the turrets silently—
悄然无声地映在角楼塔尖——
Gleams up the pinnacles far and free—
映在尖塔,把四方映遍——
Up domes—up spires—up kingly halls—
映在圆顶、尖顶、帝王的厅堂——
Up fanes—up Babylon-like walls—
映在圣殿——巴比伦式的粉墙——
Up shadowy long-forgotten bowers
映在早就被遗忘的空濛的凉亭
Of sculptured ivy and stone flowers—
凉亭有石雕的鲜花和青藤——
Up many and many a marvellous shrine
映在许多叹为观止的神庙
Whose wreathed friezes intertwine
其萧墙照壁有石刻玉雕
The viol, the violet, and the vine.
古琴、藤蔓和紫罗兰互相缠绕。
Resignedly beneath the sky
在苍昊之下如槁木死灰
The melancholy waters lie.
是那汪忧郁凄清的海水。
So blend the turrets and shadows there
塔楼和阴影在水中汇融
That all seem pendulous in air,
仿佛一切都悬浮于空中,
While from a proud tower in the town
而在城中的一座高塔之上
Death looks gigantically down.
死神正巍然地朝下眺望。
There open fanes and gaping graves
下面,裂开的坟墓和神庙
Yawn level with the luminous waves;
与微微发光的海面齐高;
But not the riches there that lie
但那儿并没有金银财富
In each idol’s diamond eye—
在每一尊神像面前展露——
Not the gaily-jewelled dead
也没有珠光宝气的死者
Tempt the waters from their bed;
想从海底把波涛诱惑;
For no ripples curl, alas!
因为,唉!没有漪澜
Along that wilderness of glass—
泛起在茫茫如镜的海面——
No swellings tell that winds may be
没有鳞波显示风儿也许
Upon some far-off happier sea—
吹拂在远方更幸运的海域——
No heavings hint that winds have been
没有浪花暗示风儿吹在
On seas less hideously serene.
静得不那么可怕的大海。
But lo, a stir is in the air!
但瞧,天空出现了一阵骚动!
The wave—there is a movement there!
这海——这海也有了一阵汹涌!
As if the towers had thrust aside,
仿佛那些塔楼正微微下坠
In slightly sinking, the dull tide—
倾泻着插入阴郁的潮水——
As if their tops had feebly given
仿佛那些塔尖已经放弃
A void within the filmy Heaven.
它们在朦胧天空的位置。
The waves have now a redder glow—
这海此刻有了更红的颜色——
The hours are breathing faint and low—
时间在呼吸,气息微弱——
And when, amid no earthly moans,
而这时,那座城将下沉,下沉,
Down, down that town shall settle hence,
从此再听不见人世的呻吟。
Hell, rising from a thousand thrones,
地狱,从一千个王位上升起,
Shall do it reverence.
将对它表示深深的敬意。
(译者:曹明伦)
解读
爱伦·坡在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中独树一帜,他对城市的描绘远比同时代作家更为极端而深邃。在他的笔下,城市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更是一股潜藏的破坏性力量的载体,这种力量不断推动着一切向解体与毁灭靠拢。
无论是早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远古城邦,还是他所处时代繁华喧嚣的伦敦或巴黎,都笼罩在不可逃避的死亡阴影之下。
《海中之城》这首诗最初于 1831 年以《毁灭之城》为名问世,随后改称《罪恶之城》,最终在 1845 年以《海中之城》的标题重新发表。这三次更名似乎暗示着诗人对作品主题的不断深化与提炼。
以「死亡」为核心意象的这首诗作,融合了浪漫主义的奇幻色彩与哥特式的阴郁气质,成为爱伦·坡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尽管英年早逝,爱伦·坡的人生却异常丰富,充满戏剧性的转折与深刻的个人烙印。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表现为意境的晦暗难明与意义的层层递进。
《海中之城》中繁复的意象系统、飘渺的意境营造、压抑的氛围渲染以及深邃的主题探索,使得评论家们在解读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认为这首诗歌与其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样复杂难解。
诗歌以一个独特的意象开篇——一座「古怪」的「海中之城」,这个开场既定下了整首诗歌梦幻而压抑的基调,也预示了接下来展开的种种超现实景象。
在这座沉没的城市中,一切都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神龛流露出诡异的光芒,塔楼与宫殿呈现出非世俗的形态。更令人窒息的是那无尽的黑暗:
天穹中不见星辰闪烁,漫长的黑夜仿佛永无尽头;海面死寂无波,连微风都无法在水面激起涟漪;最终,高耸的塔楼与城阙轰然坍塌,连人世间最后的呻吟都消失殆尽。
诗中浓郁的迷幻氛围下,隐藏着多重解读的可能:有人从中读出生命本质的虚无与死亡的必然降临;有学者挖掘出爱欲与死亡的辩证关系;也有评论家看到了对社会衰败与文明崩塌的隐喻。这些不同层面的诠释恰恰印证了作品的丰富内涵。
整首诗以一种压抑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令人战栗的画面:城市笼罩在永恒的悲寂之中,大海凝固成死水,黑夜吞噬了一切光明,万物都在凋零。
浓重的哥特风格与死亡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却又无法抗拒的美感。若将这首诗放在爱伦·坡的人生轨迹中审视,他所经历的物质匮乏与精神创伤,似乎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升华,最终凝结成一曲震撼人心的死亡咏叹。
参考资料
- 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 埃德加·爱伦·坡. 爱伦·坡诗集.2022